木棉道 · 520 | 云中谁寄锦书来?
每个人都是一本书,用千千万万段经历串连起人生的故事。每件衣服也不仅是用来遮挡或御寒的物品,它是最贴近我们肌肤的伴侣,它承载了历史的记忆、文化的精髓、匠心的坚守……我们买一件衣服,或许只是因为一瞬的喜欢;但是做一件好的衣服,需要耗费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。
木棉道始终相信:衣服,也应该有自己的故事。一件有故事的衣服才能读懂人的内心,才能让穿着者遇见更多的美。20多年以来,我们不仅是在做衣服,也是在用心写一卷故事集。
今年,邀您与我们一起来书写,来见证。
情话慢慢说,日子慢慢过
一直觉得,
相爱不是一天一年的事。
一份真挚的情感,
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
即使激情冷却,亦甘之如饴。
“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,
车,马,邮件都慢,
一生只够爱一个人。
——木心 ”
2021即将过半,我们又将迎来
一年中适合用来表达爱意的节日——520。
寓意“我爱你”、“我愿意”。
在这一天,大胆表白,
可以开启一段轰轰烈烈的浪漫故事;
而守住身边的爱,关心身边的人,
更是一生中最动人的修行。
以前,人们将这细水长流的情愫寄在情书中,
用辗转反侧的思念
打磨出一行行饱含深情的文字,
如诗如歌,如泣如诉,
那一刻,笔是纸上游走的花,
字是心里最真的话。
而现在,很少有人会静静地坐下来写信了,
虽然有电话问候和微信聊天,
但是却再也难以感知
那种字迹的韵味和细腻的思绪。
钱钟书与杨绛
当年,杨绛寄给钱钟书一封书信,偌大的一张纸就写了一个字:怂。钱钟书心领神会,回了一封信,偌大的一张纸也只有一个字:您。杨绛看完,十分欢喜,感动的落泪。其实杨绛写给钱钟书的“怂”信,是想问问钱钟书“您的心上有两个人吗?”,钱钟书回信说“我的心上只有你。”
1932年春天,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锺书相识。
第一次见面,钱锺书就说:“我没有订婚。”
杨绛回答:“我也没有男朋友。”
世纪佳缘由此展开。1935年,杨绛与钱锺书成婚,不久一同出国留学,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,都留下了他们爱的足迹。
钱锺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:“颉眼容光忆见初,蔷薇新瓣浸醍醐。不知腼洗儿时面,曾取红花和雪无。”
而在杨绛眼中,“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,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,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,至少也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。”于是,在牛津大学里,杨绛与钱钟书一起在图书馆里苦读,玩起比赛读书的游戏。
两人互通情书时,还有个很喜感的插曲:有一次,杨绛的回信落在了钱钟书父亲钱基博手里。钱父好奇心起,悄悄拆开信件,看完喜不自禁。原来,杨绛在信中说:“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,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,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”。在钱父看来,杨绛思维缜密,办事周到,这对于不谙世事的儿子,是可遇不可求的贤内助。
只有建立在足够多的理想思考上所结成的婚姻,才有可能天长地久。在这件事上,杨绛做到了。
朱生豪与宋清如
朱生豪说:“你不必愁老之将至,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。而且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,世界也老了十岁,上帝也老了十岁,一切都是一样。”
读过莎翁书籍的人都知道,这个叫朱生豪的男子,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。他不仅极富才情,更是世上最会写情话的人。在他短短32年的生涯中,不仅用笔翻译了180万字的《莎士比亚全集》,还给妻子宋清如写下了540多封情书。
朱生豪为人内向,少言寡语,常被朋友笑谑为“没有情欲”的木讷书生:“一年之中,一整天不说一句话的日子有一百多天,说话不到十句的有两百多天,其余日子说得最多的也不到三十句。”他的一生,除了翻译莎士比亚,就是在爱宋清如。
他说他是“宋清如至上主义者”。他的生活琐碎,他的甜言暖语,他的羞怯惶急,他的情真意切,都一字字地通过这450多封信件,传达给他的爱人。
他用七十多个外号来称呼他的清如姊姊:无比好的人、宝贝、宋儿、好友、阿姐、小姊妹、小亲亲、傻丫头、妞妞、小鬼头儿......
连信的落款也是画风清奇:一个臭男人、常山赵子龙、猪八戒、白痴、丑小鸭、牛魔王.......
在至爱的人面前,再木讷的男人都会变得幼稚、活泼。
1942年,宋清如和朱生豪在上海完婚。他们的婚礼,简单朴素,在婚礼上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朱生豪夫妇题下八个大字:才子佳人,柴米夫妻。
爱情是浪漫的,婚姻生活却是务实的。他们结婚之后,在那个动乱的时代携手前行。然而没有度过多少甜蜜时光,朱生豪就因病逝世。
朱生豪的离世,带给宋清如的打击难以言表。或许她也曾想随他而去,可是,她知道,这不是他希望的。从此以后,她的人生只赶着两件事:一是:抚养刚满周岁的儿子;二是:替亡夫完成莎士比亚的翻译出版。
她要替朱生豪活下来,她要做他没有来得及做的事。
鲁迅与许广平
鲁迅说:“我寄你的信,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,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。”
1920年,鲁迅与许广平相识于中国小说史的课堂。那时候,鲁迅上课时,许广平总是坐在教室第一排。听了一年课,她主动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,那些信件后来在1933年被编辑成《两地书》。
鲁迅唤广平“小刺猬”、“乖姑”,广平称他为“小白象”。
同时代的情书大多炽烈得肉麻,就像徐志摩的《爱眉小札》,无关的人看了常生出红烧肉吃多了似的粘腻,《两地书》却不同,琐琐碎碎的家长里短透出俏皮的会心。 我们太熟悉那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,与许广平的信里,冷不丁冒出个小清新、小温暖、小淘气的中年怪蜀黍,还真有意外的喜感。
1925年,他们完婚。婚后,她不仅照顾鲁迅,还事无巨细地照顾儿子。许广平带着孩子,帮鲁迅抄着稿子,打着毛线衣,鲁迅深夜写作时,她则在一边躺下先睡,早睡是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忙家务。
所有的爱情都将归于“一起过日子”,连鲁迅这样的文豪家庭也是如此。
三毛与荷西
荷西:我的愿望是拥有一栋小小的公寓。我外出赚钱,Echo在家煮饭给我吃,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。
三毛:在塞而维亚的雪地里我们已经换了心,你的心就是我的,而我的是你的,今日埋下去的是我们。
三毛从小就是一个自由浪漫的人,她讨厌学校老师的教条主义,也甘愿做一个“特立独行”的人。遇到荷西之后,这个小她九岁的,同样天真、浪漫的大男孩把她的浪漫点燃。
他们相识在西班牙,当时三毛念大学二年级,两人常常一起看电影、逛公园。一天,荷西对三毛说:“你要等我6年,我有4年在大学要读, 加两年兵役要服,6年一过,我就娶你。”
6年后,命运再度将三毛带回马德里。荷西把三毛带到自己的屋内,满屋子三毛的巨幅照片再一次让三毛惊呆了。原来这些年,荷西一直惦恋着她。三毛感动至极,对自己说:“这一生我还要谁呢?”
结婚后,两个人怀着“诗意远方”的理想,一起到那片撒哈拉去流浪。虽然日子过得清苦,但是两个人的生活阳光明媚。闲暇时,三毛给荷西做各种好吃的,当然,名字也都十分浪漫。
比如,把 “粉丝煮鸭汤”取名为“雨”, “笋片炒冬菇”其实只是“黄瓜炒冬菇”。在食物有限的地方,三毛也成为了一个神气活现的“大厨”。两个人的生活多了更多的情趣和人间烟火气。
结婚前,三毛对荷西说,婚后我还是“我行我素”。荷西回应,我就是要你“你行你素”,失去你的个性和作风,我何必娶你呢?
是的,荷西懂得三毛的与众不同,懂她的孤独与渴望,这样的彼此欣赏和包容,才能让爱情更长长久久。
云中谁寄锦书来,
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
一封小小信笺传递着两人身隔天涯、
心距咫尺的绵绵情意。
这一纸“情真意切”穿越时光,
承载着“愿得一人心”的纯情,
饱含着“白首不相离”的誓言。
520:我爱你,不只在这一天。
情话慢慢说,日子慢慢过。
真正的爱情,是一份岁月沉香后的温情。
“斯人若彩虹,遇上方知有。”
让我们一起在未来的时光里,
等待爱情,遇见爱情,守护爱情。
2、本网其他来源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
3、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,电话:0755-32905944,或者联系电子邮件: 434489116@qq.com 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
4、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。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。